
汨罗融媒体讯(通讯员 何畅)7月12日清晨,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村民胡建站在自家稻田边,看着联合收割机将金灿灿的稻穗卷入舱内。经现场称重,2亩早稻实收湿谷1900公斤,比去年增产300斤。老胡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年收成好,多亏了镇里的示范片技术!”
这一丰收场景,正是白水镇万亩水稻示范片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今年初,白水镇以越江村、三星村、唐山村、西长村为核心,打造标准化水稻示范片。通过统一选用“株两优35”等优质稻种、建设集中育秧大棚、推广机插秧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体系,构建起“品种+技术+管理”的全链条标准化生产模式。
为推广新技术,早在今年3月,白水镇农技站就组织了一场面向全镇种粮户的水稻标准化种植培训会。来自四个核心村的50多名种粮大户和散户代表参加了培训。“秧苗密度要控制在每亩1.1万到1.2万株之间,这样既能保证通风透光,又能防止倒伏……”培训会上,镇农技人员系统讲解了示范片的核心技术要点。胡建正是参会者之一,他认真记下要点,并在自家田里实践。“以前凭经验种田,现在有了科学指导,心里更有底了。”
示范片建设不仅让核心村受益,周边散户也跟着“沾光”。镇农技站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确保技术落实到位。“农技员经常来地里看长势,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三星村种粮大户许兵采用示范片技术方案,今年流转的3000亩水田预计亩均增产15%。此外,镇里还帮散户对接农机合作社,让农户花小钱就能用上大型收割机。
如今驱车行驶在白水镇乡间,万亩示范片的金色稻浪与周边农田的丰收景象交相辉映。据统计,示范片内早稻平均亩产1100斤,带动周边220余户散户实现增产增收。镇党委书记周轶表示:“通过示范片的实效,我们引导农户从‘经验种田’转向‘科技种田’,让乡村振兴的希望随着稻浪一年更比一年旺。”
一审:徐 娟
二审:刘晓元
三审:张 为
责编:刘晓元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重访团洲看洞庭
时政微观察丨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攻坚 矢志强军向一流丨第四集《勇闯新域》
向新而行|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这只“猴子”,为什么诞生在西湖边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学习·知行丨两山“回响”·4269平方公里,习近平关切这个绿色“国宝”
看图学习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
下载APP
分享到